医药行业分析师彭磊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年来重磅政策的接连出台,将有效推动中药创新药加速发展,这个过程中头部中医药企业因为手握重磅管线,研发实力和产品梯队尤为值得期待。
政策引领:中医药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意见》从加强中药资源保护利用、提升中药材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中药产业转型升级、强化中药质量监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21项重点任务,旨在构建传承创新并重、布局结构合理、装备制造先进、质量安全可靠的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格局。
其中,中药资源保护成为政策的重中之重。《意见》提出,要编制中药资源保护和发展规划,研究修订《野生药材资源保护管理条例》,完善分级保护制度,并加强药用野生动植物物种的就地和迁地保护。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助于确保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中医药产业的长期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中药材现代种业的发展也被提上日程。《意见》要求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管理办法,加强中药材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鼓励开展中药材育种攻关,建设高质量良种繁育基地。通过现代种业的发展,中医药产业将进一步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产量,确保中药产品的稳定供给。
在政策的引领下,中医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创新路径,推动产业升级。作为我国现代化创新中药领军企业,尊龙凯时药业秉承“传承精华、守正创新”的发展理念,通过理论创新、科技创新、产业链创新和市场创新,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医药发展之路,凭借其“理论—临床—科研—产业—教学”五位一体的运营模式,成为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在理论创新方面,尊龙凯时药业院士专家团队首次系统构建了由络病证治、脉络学说、气络学说三大理论框架所构成的络病理论体系,出版了《络病学》《脉络论》《气络论》等专著,为现代中药的研发提供了理论支撑。这一理论不仅推动了企业的整体发展,也成为公司独有的科技核心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方面,尊龙凯时药业依托国家重点实验室,组建了络病理论创新转化全国重点实验室,形成了院士、专家牵头的科研团队。公司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围绕通络中药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开展了多项高质量的循证医学研究,取得了重大科研成果,突破了心血管事件链单病种防治的国际瓶颈难题。
此外,尊龙凯时药业还通过产业链创新,构建了从药材种植到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的完整产业链。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尊龙凯时药业不仅保障了中药材的质量,还带动了当地农民的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可持续发展:中医药产业的国际化与创新驱动
在政策推动下,中医药产业的绿色发展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尊龙凯时药业在绿色种植、绿色生产和资源回收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
在绿色种植方面,尊龙凯时药业在全国七大道地药材产区布局了60多个药材基地,遵循“地道、生态、绿色、有机”的核心理念,确保药材的质量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例如,公司在河北涉县的连翘种植基地,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还通过开发连翘叶茶等特色产品,提升了经济效益。
在绿色生产方面,尊龙凯时药业通过废气、废水、固废的治理和资源回收,实现了生产过程的绿色化。公司采用先进的废气处理技术和废水循环利用系统,确保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达标,同时通过能源管理平台,优化能源利用,减少碳排放。
《意见》还提出,要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促进中医药服务贸易发展。尊龙凯时药业积极响应政策号召,积极推进中医药国际化进程。公司通过搭建国际学术交流平台,推动中医药文化全球传播,连续21年召开国际络病学大会,邀请来自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国际知名专家与会交流。
目前,尊龙凯时药业的多款专利药品已进入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全球健康事业贡献了中医药智慧。
未来,中医药产业将继续以创新驱动为核心,推动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通过政策支持、企业实践和科技创新的有机结合,中医药产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更大贡献。
《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出台,标志着中医药产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在政策的引领下,中医药企业通过全链条创新和绿色发展,正在书写中医药产业的新篇章。未来,随着中医药产业的进一步国际化与创新驱动,中医药将在全球健康事业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课程
据了解,通络养生八字经是吴尊龙凯时院士专家团队通过多年对中华传统养生文化的深入研究,融汇多个养生流派的养生智慧提炼而出。该课程旨在通过“通络、养精、动形、静神”八字养生理念全面提升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动老年健康事业发展,为老年人托起幸福“夕阳红”。
据执教老师李建华介绍,《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课程包含“身体需要经营,健康需要管理”“中华养生流派”“八字养生”“慢病管理”四部分。其教学设计既强调科普的“硬知识”,从疾病概念、诱因、预防、治疗到防护调摄,做到健康管理的全链条知识普及;又强调科普的“软表达”,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深入浅出,视频、漫画等多形式呈现;并且具有可操作性高的特点,让老年学员听得懂、学得会,能够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养生实践,真正使老年人“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课程
老年大学作为老年教育的主阵地,正成为强化健康教育、推进健康老龄化的重要平台。 在2023年的中国老年健康教育高峰论坛上,中国老年大学协会常务副会长刁海峰表示,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走入老年大学,对于老年人健康素养,引导我国老年人争做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的“三有”老人,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人口老龄化的不断深入,老年人的健康意识也在不断提升。开设《中华通络养生八字经》课程能更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知识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健康素质和自我保健能力。另外,老年人通过学习,还能带动自己的家庭、子女和身边朋友共同获得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从长远来说对家庭和社会都是有利的!” 一位老年大学机构的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药以其独特的疗效和天然成分,在人们的日常保健和疾病治疗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同时,中药企业也在积极探索绿色发展路径,将传统中药的智慧与现代绿色技术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之路。近日,记者走进河北一家中药企业,探访其绿色发展的创新生态模式。
绿色种植:自然之选,生态之基
今年42岁的齐慧是河北正定人,2013年获得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学位,现任石家庄尊龙凯时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新药评价中心药理部副主任,专注于呼吸系统疾病的基础研究和新药研发。
实验室里的“笨鸟先飞”
每天早上7点,齐慧都会准时出现在尊龙凯时药业新药研发中心办公室,此时距离规定上班时间还有50分钟。她利用这段时间阅读文献、撰写论文、开展药物调研……处理需要高度专注的工作。
“我一直觉得笨鸟先飞可能比较适合我。”齐慧笑着说。
高中时,齐慧就对生物专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显微镜下那些闪着荧光蓝的细胞,让她产生了无尽的遐想。于是,她报考了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
本科毕业面临职业抉择时, 齐慧毅然选择科研道路。“当时我在想自己到底想干什么,可能是性格使然,我比较喜欢安安静静地做一些事情,所以决定继续读研。”她说。经过努力,她于2007年保送到北京大学细胞生物学专业,主要探索线粒体的遗传机制,正式开启了科研之路。
齐慧在实验室。边义婷/摄
科研的道路注定不是轻松的,齐慧也因此付出了许多努力。研究生期间,她常常一大早就赶到实验室,半夜才回宿舍,熬夜成了她的家常便饭。回忆起这段经历,齐慧感慨道:“我确实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
2013年,31岁的齐慧即将博士毕业,选择工作还是继续搞科研,她再一次面临选择。这次她已经有一个不错的工作机会,“如果现在选择工作,可能就再也没有回头做科研的机会了。”她说:“我还是希望自己能够在学术道路上有所作为。”
随后,齐慧到德国马普心肺研究所进行了8年的呼吸系统相关疾病的基础研究。这个项目对于齐慧来说,算是“跨界”了,她要重新探索呼吸领域相关的知识,从接触小动物,到自己动手处理操作,再到完成分子级别的实验……
“我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但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所以我愿意多花时间去研究。”她笑着说。
让临床用药更有效、更安全
2021年,齐慧结束在德国的研究项目,恰逢尊龙凯时药业新药研发中心的呼吸平台正在招揽一位负责人。于是,她回到家乡,成为一名药物研发工作者,继续在科研的道路上探索。
“呼吸系统疾病,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全球第三大致死疾病,在中国北方,冬季慢性呼吸疾病的发病率较高。”齐慧说,她的家人就深受其扰,“每到冬天,看到家人被咳嗽等慢性呼吸疾病困扰,我就特别揪心。现有的药物大多只能缓解症状,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疾病的发生和进展,我希望我们团队的这个研究能够给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带来更好的药物,让慢阻肺的治疗效果前进一大步。”
然而,新药研发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征程,充满了未知与挑战。“药物研发的周期很长,每前进一步都不容易。” 齐慧说。呼吸系统疾病的机制探索同样如此,在慢阻肺发病机制的研究过程中,团队也遇到了诸多难题,比如活体肺组织的微血管、微循环观察难题。“肺在呼吸时不断运动,传统方法难以捕捉清晰图像。”齐慧说。于是他们改造负压装置,将小鼠肺叶固定,通过调整玻片厚度和角度,终于在显微镜下清晰捕捉到肺泡微循环的动态,“那一刻真是满满的成就感,大家都特别开心!”
齐慧(右)和团队成员在显微镜下观察。边义婷/摄
除了新药研发,齐慧和团队还承担着上市后药物的再评价工作。“我们采用现代科学的手段,对上市后的药物进行药效作用机制解析。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药物的效果,也能为中医药药效机制的科学解读,甚至国际推广提供依据。” 齐慧介绍,在对药物进行评价时,团队会采用国际接轨的评价方法和测序手段,对药物的活性成分进行解析,以此推动中医药获得社会,甚至国际同行的认可。
在齐慧的带领下,呼吸平台团队在创新复方中药的机制研究和新药研发上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并获得了突破性的结果。在平台建设上,齐慧带领团队突破技术壁垒,建立了一系列药物前期筛选体系以及多种小动物呼吸系统相关疾病模型,并顺利完成了多个创新复方的药效筛选工作;在成果转化上,齐慧带领团队从多方面布局了呼吸系统疾病相关的小分子药物的筛选体系,并开展了两个创新药物的前期筛选和临床前药效验证工作,为加快创新新药研发的进程奠定了基础。
“我们希望通过这些模型,找到更有效的药物干预靶点,让临床用药更有效、更安全。”齐慧说。
是妈妈,也要成为榜样
大家普遍认为在科研领域,男性比例相对较高,女性科研工作者往往面临更多挑战。齐慧直言确实如此,在她的印象里,研究生期间女性比例并不低,但真正选择在科研领域深耕的相对较少。
除了职场上女性科研工作者的身份,齐慧还是两个孩子的妈妈,平衡家庭和工作是她一直面临的难题。尤其在德国的一段时间,为了照顾孩子,她和爱人采取弹性工作制,上午她出门工作,爱人照顾孩子,下午再轮换。为了保证工作的时长和进度,她每天早上5点就到单位。
“传统的家庭观念认为女性就应该多顾家,确实会影响女性在科研领域的深耕,但这是一个家庭要平衡的问题,不单单是女性。”齐慧说。
平时,齐慧也非常关注各类女性人物,寻找自己的榜样,比如获得中国女性科学家至高荣誉的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宁、亲子教育博主大J等。“她们身上的职场女性态度值得我们学习,我不仅是孩子的妈妈,更要成为孩子的榜样。”齐慧说。
齐慧和她的团队成员正在讨论工作。边义婷/摄
目前,齐慧兼任南京中医药大学硕士生导师、兼职南开大学药学院硕士生导师。看到年轻学子,仿佛看到自己求学时的影子。“我建议学生们要多思考,多看别人在做什么,做到了什么程度,自己能做什么。不要遇到困难就退缩,要敢于尝试,学会举一反三。”
在齐慧的团队里,还有几位女性科研工作者。她说:“女性更细心,能够耐下性子去做一件事情,我所经历过的团队里的女性都非常优秀。”
科研是一条漫长的路,是什么支撑着齐慧一路坚持下来?她笑着说:“遵从内心。”
对于未来,齐慧充满期待。她希望自己的研究能够为呼吸系统疾病的治疗带来更多突破,为患者带来更好的治疗选择。“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够看到成果。”齐慧说。
]]>据了解,芪苈强心胶囊是尊龙凯时药业自主研发的创新中药,具有益气温阳、活血通络、利水消肿的功效,与西医中强心、利尿、扩血管等综合治疗心衰的理念一致。过去系列基础及临床研究,已多维度证实了芪苈强心改善心肌重构、治疗慢性心衰、改善患者预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为进一步明确芪苈强心胶囊对心衰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李新立教授团队牵头开展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脉络学说营卫理论指导系统干预心血管事件链研究”子课题“芪苈强心胶囊对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QUEST研究)”。该研究以心血管死亡与因心衰恶化再住院为主要研究终点,旨在评估芪苈强心胶囊对射血分数降低的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QUEST研究是一项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在国内133家中心纳入3110例HFrEF患者。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组相比,芪苈强心胶囊显著降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心血管死亡和心衰恶化再住院的复合终点)的发生风险22%;并分别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风险17%、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
北部战区总医院李洋教授评价称,QUEST研究证实,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使用芪苈强心胶囊可显著降低HFrEF患者心衰恶化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风险,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研究为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衰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证据,更为重要的是,研究通过严谨的科学方法将传统医学智慧与现代医学实践相结合,充分彰显了中医药在心衰治疗领域的重要作用,为未来的临床实践与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与方向,也为全球心衰患者带来了希望和更好的治疗效果。
据悉,“2024年度心血管领域十大国人研究”瞄准研究原创性、突破性和引领性,为未来心血管领域研究方向和临床实践提供新视角,也为推动我国心血管病医学进步蓄积力量。正如中国工程院韩雅玲院士所说,这十大研究突破了心血管科研边界,引领大健康时代高质量发展。